欢迎访问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客服热线: -

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路跑 慢跑 慢跑教学 8837创始人网站 超百毅健跑 超百毅挑战赛 超百毅接力赛 青春长城 路跑 健走 户外 运动 慢跑公益课 衣谷暖流 纵横山海 飞夺泸定桥 清风店围歼战 三所里阻击站 团队毅行

2023超百毅挑战赛

距离2024-09-21还剩

2017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分析报告 [复制链接]

安全宣导小组 3285 1
安全宣导小组
话题: 10
回复: 13
楼主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研讨小组的不完全统计,2017 年共发生289 起事故,活动参与总人数2346 人,事故总人数1007 人。与2016年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2017年事故整体状况分析


2017 年全年事故中,活动参与总人数2346 人,事故总人数1007 人,受伤事故107 起,受伤人数121人,无人员伤亡事故141 起。死亡事故35 起,死亡人数41 人,其中群体性死亡事故2 起,死亡7 人,失踪事故7 起(其中一例与死亡事故同例),失踪人数8 人。


多数事故得到了公安、消防、民间救援队、村民等机构和群众的及时救援,但仍有部分事故的人员因伤情严重而死亡或者因地形复杂而未找到。


为了统计分析2017 年事故整体状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同类事故再度发生,同时梳理出快速有效的救援经验,报告将从事故类型、运动项目、月份、时间、登山过程、天气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具体的图表统计分析。


1

事故类型与2016 相比基本相同

近两年,事故数量的增多导致事故类型也越来越多,从迷路、滑坠、被困、高坠、疾病等类型上升到十几种事故类型,2017 年与2016 年相比,事故类型基本相同。



1

迷路已连续多年成为事故主要类型之一


2016 年迷路事故139 起,占总体事故的45%;2017 年迷路事故132 起,占总体事故的46%。虽然2017 年的迷路事故数量与2016 年相比有所减少,但从迷路事故的占比来看,基本没有变化,仍然是事故高发的类型之一。


根据案例分析来看,迷路类型主要分为天黑迷路、落单迷路、大雾迷路、挑战新线路迷路等。


不同类型的迷路原因也是各不相同,比如,天黑迷路的主要原因可能有行前计划不到位、路线不熟悉、路线标示的缺失、自我能力的认识不足等;而落单迷路的主要原因可能有自身能力的不足、领队监管不到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等。


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防范和规避迷路事故的发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对于政府和管理机构来说,需要持续宣传登山户外安全知识,在景区和一些流行路线建立标示系统,做好引领和服务;对于行业机构来说,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培养从业人员良好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参与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对于参与者来说,需要深入了解登山户外运动的高风险性,加强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不冲动冒险,不跟风探险,一切要量力而行。


如果发现自己确实迷路了该怎么办?


牢记国内外通用的STOP 原则,即Stay,待在原地,禁止随意走动;Think,保持冷静,尤其带队人员要时刻保持冷静和清醒,及时安抚大家,准确做出判断;Observe,观察周围地形地貌,寻找可以走出去的办法;Plan,综合分析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最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

2

高坠和滑坠类事故在受伤和死亡事故中占比最高(高坠即垂直坠落。滑坠指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滑落)。


根据2017 年统计数据来看,289 起事故中高坠事故和滑坠事故分别为24 起和77 起,高坠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12 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34.29%,造成受伤的事故有13 起(其中一例与死亡事故同例),占受伤事故总数的12.15%,没有一例是无人员伤亡。


滑坠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有10起,占死亡事故总数的28.57%,造成受伤的事故有64 起,占受伤事故总数的59.81%,失踪事故1 起,无人员伤亡事故2 起。


高坠和滑坠类死亡事故起数占死亡事故总起数的62.86%, 受伤事故起数占受伤事故总起数的71.9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滑坠和高坠类事故在受伤和死亡事故中占比相当高,一旦发生高坠,非死即伤,一旦发生滑坠,无人员伤亡事故占比仅2.6%,所以高坠和滑坠的后果非常严重,参与登山户外的人们要尽量避免高坠和滑坠。


那么,如何避免高坠和滑坠呢?


第一,各省市自治区山峰管理机构应在比较陡峭的地形或者接近悬崖的地形处贴出警示牌,或者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比如安装护栏、架绳索等;


第二,参与者在无保护措施下禁止靠近悬崖或者陡峭处,尤其下雨或者下雪时更不能大意。


2

登山(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

连续多年成为事故频发的运动项目


登山、徒步穿越是历年事故较多的运动项目。


图中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登山和徒步穿越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门槛较低,对技术、装备等方面要求较低,使得参与人群较多,成为大众最易接近的项目。


正因为如此,更容易导致参与者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因缺乏登山户外经验以及专业的知识、装备和技术,缺少行前计划的制定和对当地天气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才使得事故频频发生。


此外,根据统计,高山探险项目在2017 年共发生4起事故,造成3 人死亡,与2016 年相比,死亡人数相同。


根据地方信息反馈,仅有1 起事故在活动开展前是获得地方登山协会许可的,另外3 起事故在活动开展前都没有获得许可,这应该引起广大高山探险爱好者的高度警惕。


为了自身安全,在进行高山探险时一定要到山峰所在地的管理单位报备并申请许可,起到安全监控的作用,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3

山东、广东、浙江、河南

仍然是事故频发地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各地登山户外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各项户外赛事以及群众徒步大会、新年登高等系列活动的影响下,参与户外的人群基数快速增长。然而因登山户外运动的高风险性,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地事故频发,尤其在经济发达、户外资源丰富的省市,事故发生更加频繁。


因此,为了重点监测和防御事故多发地区的动态,及时组织各方力量进行施救,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深入分析事故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分布特征非常有必要。


与2016 年相比,2017 年山东、广东、浙江、河南、湖北仍然是事故频发地,需要引起当地政府、从业机构以及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


此外,江西、辽宁两省的事故也有所增加,应该引起注意。报告认为,登山户外运动是一种地域选择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也与当地经济水平有着直接关系。


广东、河南、山东、浙江事故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主要原因:


一是四省的山地资源比较丰富,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登山户外爱好者参与其中;


二是交通便利,位置优势明显,经济也相对比较发达;


三是当地救援队和信息员加大了对事故统计力度,事故数据收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漏报事故比较少(部分地方由于统计不完全,事故数量不一定全面)。


4

10 月份事故呈现高发态势


根据4 年来每月事故数据的对比,2017 年10 月份发生的事故为历年之最。十月秋高气爽,加之有“十一”长假,选择出行的人群有所增加,其他月份与往年相比,基本呈现平稳状态,冬季的事故数量与夏天相比数量有所降低。


5

上午10 点至11 点期间事故增长速度较快


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13:00—21:00。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实际案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行前计划不足,没有准备就盲目出行,导致迷路、被困的事故较多;


第二,登高望远后心情愉悦,回家心切,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第三,下午天气变化多端,易刮风下雨,造成摔伤、被困、失温等事故;


第四,参与者对于体力分配法则掌握不足,返程时体力易透支,导致无法返回。


另外,2017 年上午10:00—11:00 期间,较之去年,事故增长幅度较大。


通过案例分析,主要原因有早晨登山看日出,下山时造成事故;徒步穿越因前一天天黑无法脱离困境,露营一晚第二天撤回时出现事故。


因此,要时刻警惕登山户外运动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切忌盲目出行,出行前一定要了解目的地的地形和天气,做好行前计划,掌握户外基础知识,这也是安全出行的前提,如果遇到危险一定要保持冷静,避免心态失衡。


6

下降时的事故率高于上升时和其他阶段


与往年相比,2017 年下降的事故仍高于上升的事故。


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时基本在下午,根据当日事故时间统计表可以看出,事故发生时间多数都在下午,由此可以看出,参与者行程计划不足,对天气了解不到位,对自我能力认识不足以及心态的变化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提醒广大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行前要做好行程计划,切忌盲目出行,返回时要保持高度专注,不能懈怠大意,分配好体力,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7

晴天的事故率远高于其他天气


晴天的事故率远远高于其他天气,达51.2%,与2016 年相比,比例有所下降。难道晴天出行更危险?


其实不然,根据事故统计概况来看,由于人们要享受户外靓丽的风景,舒缓工作中的压力,一般都会选择好天气进行登山户外运动,如果选择恶劣天气出行,无法达到人们走向户外的目的。因而,晴天事故率高主要是因参与人数的增加而导致。


晴天发生的事故更多是主观因素导致,而非天气因素。但恶劣天气中发生的事故并不是大家选择了恶劣天气出行,而是因为对当地天气变化情况不了解或者不会观察山里的天气变化,导致在活动过程中天气突变而造成不同的事故,比如山洪爆发被困、大雾迷路、道路湿滑、台风等。


8

组织松散的活动更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2017 年与往年相比,个人行为、亲友结伴的事故仍是年度事故多发的主要组织形式,占比67.82%,网络招募、AA 制、法人单位的事故基本保持稳定状态。由此可见,事故数量与组织形式密不可分。


个人行为、亲友结伴两种形式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组织松散,户外经验缺乏,完全没有责任主体,遇到风险时抵御能力非常有限,易造成悲剧发生。然而,在当前登山户外运动中,个人行为、亲友结伴仍是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而以法人单位为组织形式的事故数量基本保持在最低,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严密的组织团体,更重要的是有专业的人才做组织保障。


因此,登山户外运动的组织形式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大对全民户外知识的普及力度,加强户外安全理念的宣传,加快专业户外机构的建立,是减少组织松散而造成事故多发的关键。


如果登山户外运动参与者具有专业的知识、专业的装备,组织者具有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服务,相信登山户外运动的事故会越来越少。


9

政府救援仍是山地救援中的主导力量

(蓝色:2014 ;橙色:2015 ;灰色:2016 ;紫色:2017 )


2017 年救援组织形式与2015 年相比基本保持一致,与2016 年相比,政府救援继2015年后再次成为山地救援中的主导力量,民间救援占比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由此可见,政府救援是保障登山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的重要支柱。在山地救援中,求救者的第一选择基本都是拨打110 报警电话,当政府救援组织无法独立完成山地救援任务时,会与当地民间山地救援队联动。


民间山地救援队对不同山地地形的救援技术掌握得更加全面,救援效率会大大提升,目前福建、广东、河南的部分民间山地救援队已与政府系统形成联动机制。


数据显示,在2017 年的山地救援案例中,联合救援仅次于政府救援,它可以弥补政府救援和民间救援单独开展时所带来的困难。


相信在未来的山地救援中,政府和民间救援组织的联动将对登山户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全民参与 让事故远离


通过数据分析,报告认为登山户外运动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要加强学习登山户外运动项目的特征,学习户外风险和事故类型,学习急救、自救知识,只有全民参与,全民学习,才会让事故尽量远离每一个人,让登山户外运动真正成为大家欣赏风景、享受自然、愉悦心情、开阔眼界的体育项目。


1

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登山户外市场


积极建立和完善与登山户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推进登山户外运动科学、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


加强登山户外组织管理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登山户外运动的公司、俱乐部等服务机构的资格认证体系,制定相应合理的运营标准。


加大力度改善硬件设施,根据事故原因对事故多发地、频发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

组织登山户外运动的公司、俱乐部等服务机构需加强自我完善


服务机构是参与者的载体,服务人员的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安全。


服务机构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入行门槛,平时要广泛开展全方位的专业培训,提升登山户外技术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使从业人员具备预判各种地形风险的能力,并熟练掌握相关救援技能。


活动前,应为参与者制定完整的行程计划,包括活动路线、天气情况、地形地貌等,做好应急救援措施,告知参与者需要做的准备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活动中,应及时关注参与者的动态,随时观察周围环境的潜在风险,遇到风险时能够沉着应对;


活动后,应及时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将总结的内容分享给每一位活动参与者,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

3

参与者要提升和完善自我能力


根据报告分析,个人出行、亲友结伴出行的参与者更容易出现风险。


因此对参与者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户外知识,平时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参加相关组织机构的登山户外专业培训,正式参加活动时遵从由简到难的入门原理,避免盲从和跟风。


宣传科学登山、安全户外是中国登山协会每年编制登山户外运动事故年度报告书的主要目的,户外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希望能通过相关信息的传播,帮助大家安全地走进户外,从而健康地享受自然,推动登山户外运动安全健康地发展。


发布背景

根据中国登山协会2015年对登山户外运动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泛户外人口数达1.3亿,然而随着登山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和参与人口的急剧增加,登山户外安全问题已连续多年成为影响这一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也已成为政府、行业机构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比如2017年5月的鳌太事故就震惊户外圈,引来上百家国内媒体关注和报道,更是引起了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针对于此,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解决登山户外安全问题,比如制定申报审批制度、发布禁止在事故频发区登山的条令、发放户外安全手册、举办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大众对登山户外风险的认识、把控和管理,培养登山户外安全意识。


因参与人群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登山户外运动事故仍然频频发生,只有厘清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同类事故的共性,才能从源头杜绝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个参与登山户外的人都能安全地享受户外魅力,让登山户外运动健康发展。

【本期编辑:朱叶】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